柔術的起源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2000年,在現在流行的巴西柔術中使用的眾多打斗技術,可以在傳統的中國功夫,印度、希臘角斗術,埃及打斗技,美索布達米亞搏斗術中找到蹤跡。實際上,在埃及著名的胡夫金字塔中,有很多的壁畫,其中描繪的武術技術與現代的巴西柔術如出一轍。有些學者推測:武術從亞洲的中國等傳播開來,由僧侶及士兵帶到世界各地。這些戰斗技術成為封建統治者在戰場使用的、武士階層擅長的格斗技。
巴西柔術源于日本柔術,柔術擁有大量格斗技術,包括打、投、關節技及絞殺技。“Jujutsu”柔術的意思為“柔的法則”,它適用于所有日本武術體系,“柔”即利用靈活性。柔術的特點在于充分利用杠桿,而非與對手抗力、比力。柔術練習者會選擇使用技術,讓對手屈服或耗盡其體力,最終將其制服。然而,在古時柔術被視為次要的格斗術。因為多數武士首先使用刀劍,并將刀劍術視為最重要的武術。因此,日本柔術形成多種打斗體系,各自體現一部分最原始的技術及策略。有兩個例子,柔道,側重于摔;而空手道則重視踢、打在Edo時期(1603~1867),隨著日本內戰的結束,柔術開始流行起來。經過幾百年的戰爭,武士們已精通武術,在戰爭中使技藝更精湛。勞動階層出現了,柔術成為日常的必需品,許多技術開始適用于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情況,曾在戰場上使用的自衛術現在在賭館、市場、茶樓中使用。19世紀,柔術已成為成形的徒手格斗術,用來對付持械或徒手的對手,有些側重于地面扭斗,有些則重視踢打。19世紀以來,日本共有700多種柔術門派。
戰爭對柔術發展起了很大影響,將打斗術變成武藝,并帶來技術的革新。由于缺少實戰機會,很多柔術派別逐漸失去了實用性。沒有了戰爭,武士階層及戰斗性武術也不再需要,剩下的僅僅是日常生活中的自衛術。很多柔術學校開始推行現實的訓練方法,而其他的柔術學校只有關門了。在Meiji復興后(1868~1912),戰斗性質的柔術已在日本幾乎消聲滅跡,令人感到幸運的是,有幾位德高望重的大師將柔術從失傳的邊緣拯救出來。